《縣政報導》
提升地方教育數位化能力,建置線上、遠距教學數據庫
有鑑於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爆發,從4月開始學校陸續因為疫情擴散、政府警戒管制...等因素,教育部也藉由減少實體上課來降低群聚活動,以達防疫目的,大環境改變了學生上課的形態,使用了更多的線上資源以及遠距教學,也加速了孩童教育數位化的趨勢,縣府可藉由此次經驗為起點,規劃更完善的線上、遠距教學數據庫,並且可由疫情時期操作線上遠距教學的優、劣經驗為參考,改善調整適合方針,未來不論是線上同步教學模式、非同步教學模式亦或是混合教學模式…除可用在疫情期間外,更對於偏鄉、弱勢孩童的教育能有更顯著的改善。
在美國,中小學教科書於2017年起全面電子化,媒體與出版商合作開發電子教科書。韓國從1999年即設立了推動資訊教育的專門機構,並從2017年起在國中小階段性實施程式教育的必修課程,截至2019年2月,已有約近4成近7萬5千名教師參加研習,在師資培育階段也進行教學方法的學習。日本也早於2010年4月成立「電子教科書教材協議會」,藉以普及使用電腦及中小學電子教科書。
建立完整性的e化政策,是目前校園必須積極邁進的教學目標,我國教育部早在109年提出「數位學習推動計畫」,全面優化提升中小學校園網路與資訊環境,推動數位科技創新教學應用及學生學習。但在推行過程中與國際各大強國相比效果略顯不足,在推動孩童教育環境數位化過程中更該重視教師在數位操作能力的提升以及培養、激發數位教材創作的能力。
世界早已跟著科技數位趨勢走到雲端、數據庫,各國也提早洞悉對於教育應更早學習科技數位化能力才能跟的上世界的轉動,地方政府對於孩童教育更不容忽視。
不僅對於線上、遠距教學的軟實力做建置,很多偏鄉、弱勢的家庭、孩童對於接收數位化的硬體設備更是欠缺,數位化硬體設備的更新以及補助是目前政府更該積極著手改善的部份,台灣的教育才能與世界同步,窮不能窮教育,讓台灣的孩子未來進到國際村能有競爭力,就必須從科技翻轉教育著手。